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北市錦標賽後分享

七月二十五日去參加新北市太極拳錦標賽之六十四第二段競賽套路中年組,比完賽了,個人成績不理想,但因為有請兒子幫助錄影,故重新看了幾遍,發現了許多問題可以改進。也利用此次機會與大家分享享一下參賽前的情況及比賽當下的心境。前幾集有提到,個人很鼓勵學太極拳的同好們,有機會要主動爭取去參加比賽。因為這樣,場裡的教練們會更願意分享更深的細節,學的人也可以得到更多關鍵知識。


我那一組是在十一點半才開始比,但場裡的總教練要求七點半就要到比賽場地,故這中間有許多時間空擋時間;故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去做下列幾件事:一、在未開始前先到將比賽的場區去熱身練習,先打一遍即可;最主要去確認每一招式的方位。但此時還先不要穿上比賽服裝,因為太悶熱了。二、先觀摩同六十四第二段競賽套路其他組別比賽的過程,可以大慨了解別人的優點與問題。三、多補充水份及盬份,建議可以帶幾顆鹽糖。四、因為等待時間有點久,故不要太早熱身或一直打,屆時上場時會沒有力氣。五、因為上場時多多少少一定會緊張,故要找到可以讓自己放鬆的方法。我的方法就把眼鏡拿下來;但先決條件是平常在練習時就是把眼鏡拿下來,不然反而會造成更緊張。另外在上場前就先重覆地做深呼吸的動作。五、上場前一個小時就要換上比賽服,並開始練習。因為我穿的是協會發的標準服裝,故上衣太大,褲子太長且沒有彈性,造成在比賽時在分腳與蹬踢時會卡住。千萬記住,上場比賽上仍然在做表演,故外觀讓裁判看起來舒服,自然分數會較高。這次我就沒有注意到這點。所以我決定要去訂做比賽的功夫裝。六、上場時腦袋很容易空白,故平常練習的熟稔度就很重要。此次在打到「左右進攆猴」之跟步閃掌時,有小小的惚恍再想下一招,耽誤半秒鐘,相信有經驗的裁判應該看得出來。另外在分腿與磴腿之起腳時有不穩的情況出現,這也代表自己在基本功上不足;後續在這方面待加強。七、儘量提醒內心打自己的速度與節奏,因為當下很容易被其他人影響;此次我就打太快八分二十四秒(標準為八分四十秒至九分鐘),故也造成分數上的一些影響。八、因為我在上場前先做了「華陀五禽戲」及十八氣功之第一式:「起勢調息」,鼓動了自身體內的真氣運行,所以呈現了我在打拳時,手一直在抖,當下內心驚覺不妙是,似乎我控制不了鼓動的「氣」,造成在行拳招式時,手腳一直抖。下了場後,其中一位裁判開玩笑地對我說:「很緊張喔!」,其實我內心知道,是我不應該鼓動真氣運行,而造成失控的情況發生。故再次提醒各位同好,上場比賽除了把招式做到位外,其大部份仍是表演。不要像我自做聰明,鼓動體內的真氣運行後,卻無法控制就會呈現出「很緊張喔!」;呵呵。


「失敗為成功之母」,透過這次失敗,去更進一步了解自己仍有許多待努力的空間。雖然比賽對我來說除了可以學得更深入、「好玩」外,難免內心仍持有好勝心,對任何事,竟然投入了,就想把它做到一個階段層次。年底仍有「世界盃」或「總統盃」更大型的比賽;前人說:「從那裡跌倒,就從那裡爬起來。」故這次會再報名六十四第二段競賽套路中年組,這次準備就要很認真看待,勢必要拿下冠軍才對的起各位聽眾們。這個領域之于我工作領域上比對,似乎進入另一個世界,一個探討身體潛力與心理深層奧秘的世界。至今仍感覺充滿驚奇及新鮮感;除了獲得健康的身心靈外,或許有機會可以探知另一個目前人類仍未了解的境界吧!


今天就分享到這,在此願大家喜樂平安!


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漫談「華陀五禽戲氣功引導術」

不知聽眾們有看到近期這則新聞,2020/7/20一篇三立新聞網站上的新聞「快戒!5大常見壞習慣 根本慢性自殺」;開宗明義就說「別在把身體發生的狀況歸咎於遺傳了,很多問題和疾病,都是自己的習慣造成!專攻預防醫學的西藏名醫洛桑醫師表示,科學家發現,基因的遺傳指令是可以被改寫的。不是祖先怎樣、父母怎樣,你就一定會好命或者是歹命。自己的生活態度,你的想法、看事情的角度,更大一部分地決定了你生命的走向。洛桑醫師也提醒大家五大壞習慣要戒掉,還有五大好習慣能讓身體更健康!」其中五項壞習慣就是:「飲食失衡專吃些沒營養的、運動懶得動、酗酒愛喝喝不停、一直抱著壓力不放鬆與愛抱怨、愛計較。」而透過每天運行「華陀五禽戲氣功引導術」三遍,就可以改善「運動懶得動、一直抱著壓力不放鬆」二項問題;並且長期的施行,亦可以達到文章裡提到的改寫自己的遺傳基因的指令。


個人「華陀五禽戲氣功引導術」師承華陀七十九代傳人 蔡秀花老師,她也是新北太極拳協會的榮譽總教練。個人二年多來的自身實驗感受,受益良多,亦加上研讀郭廷獻著的「華陀五禽之戲圖解」,分別是,預備功、丹鳳朝陽,金雞孵蛋、大鵬展翅、孔雀開屏、喜鵲登枝、丹鳳朝陽,收功。郭廷獻先生新編之五禽之戲與功架名稱,共計84式。針對每個動作細節及呼吸說明進行探討與研究後得出一些小小的心得與大家分享!另外與各位分享個人小感受;近期因為7/25要參加新北太極拳錦標賽,較頻繁地練習及揣摩,當然也造成個人小腿與胯骨酸痛,為了舒解這些酸痛,除了用了上集與大家分享的三個方法外,個人認為可以較其他人快速舒解這些酸痛狀況,與每天早上都有運行「華陀五禽戲氣功引導術」很有關係!誠如「華陀五禽之戲圖解」的作者在自序也提到,他本身原有肺結核、胃潰痬、關節炎、舊彈傷等,加上曾大量吐血與體弱無力、舉步困難等等症狀。其學了太極拳與「華陀五禽戲氣功引導術」後,病漸次痊癒且後來體能狀況反較壯年期更強健。其不僅是一種治病健身的良方外,亦是武藝的先期形態與基本功夫。比年輕時更加強健這樣的實務感受也在我身上慢慢體現;自幼鼻子就過敏,天氣一冷就容易流鼻水,吃過很多中藥亦未見根除。自從練了太極拳與「華陀五禽戲」氣功引導術後,這一年來這樣的過敏全不見了!


華陀的由來在前集就有提過了,故我們就先從五禽之戲的內涵來與各位說明一下:是一種模倣自然界中各種鳥獸的運動形態及生性特點,作為保健強身防治疾病的導引術。 依五行學理分類:虎性屬糙金、主練肺、肺藏魄。倣效猛虎發威,目光炯炯,搖頭擺尾,撲按抓拿的神態練功;可以增強體魄,強化肺臟。熊性陰木,主練肝、胓藏魂。倣效熊性渾厚,舉步沉穩;撼運抗靠、氣和功整的神態練功;可增強內臟器官的整體功能。鹿性屬水、主練腎、腎藏志。倣效鹿類神態安祥,肢體舒鬆,探首遠眺。仰脖揉頸,弓身蹬踢的神態練功;態固腎強筋,關節靈活。鳥性屬火、主練心、心藏神,倣效鳥類飛翔天空,悠然自在及獨立亮翅,昂揚挺㧋之神情練功;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猿性屬土,主練脾,脾藏意。倣效猿性好動,閃躲敏捷、縱跳攀登、摘桃獻果的神態練功。態使意活身輕,反應靈敏。是以中醫學理中的五行運化法則,㧒自然界各種鳥獸的生活屬性及運動特點,加以歸納分類,編組成套,作為人體五臟六腑組織和機能的鍛練功法。其健身療疾功能有五項目:一、強化神經系統、增進感官功能。二、採行腹式呼吸,擴大吐故納新功效。三、強化內分泌機能、促進性激素分泌。四、暢通經絡,祛邪扶正。五、蠕動腸胃,使消化和泌尿兩器官功能加強。如有興趣者,之前建議可以上網搜尋您家附近的協會,定有練習場可以致電詢問。在運行「華陀五禽戲氣功引導術」時,個人特別要提醒各位,在第八節收功的部份務必要做,因為有的練習場會勿略不做。收功是將練功中所產生的內氣導引歸元的一種功法;若不收功,則週流全身之元氣不能即時歸元,其效果就會大大打折扣。另外道家裡陳述其日服三顆金丹就在收功裡的「仙狐拜月」之吞服一口大氣與口水(即為金丹),循食道下嚥至胃,以意導至丹田。稍停隨肢體全部放鬆下沉勢,同時沉肩鬆手,俯首鬆腹,使丹田之氣貫存會陰。口水,即是唾液。近代醫學也證實人體的唾液對人體的自身免疫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加上結合運行全身後的氣(能量),其效果就如道家所言金丹。


華佗所言:「人體欲得勞動...是以古之仙人為導引之事,熊經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在科技領域工作者們壓力比一般的行業大許多,相信「華陀五禽之戲氣功引導術」對這領域工作者們的壓力舒解與健康調整上一定有很許多幫助。其中「難老」一義,亦是今日愛美人士們很重要的一個法門;在練習場或集訓場常見到許多師兄姐與實際年齡落差頗大,可謂實證參考。今天就分享到這,在此願大家喜樂平安!


2020年7月11日 星期六

人的「氣場」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平時和朋友、同事在一起,為什麼有些人你跟他在一起容易放鬆,感覺很舒服呢?而有些人你跟他坐在一起,就會莫名其妙地煩躁,沒有辦法放鬆。就是因為他(她)散發出來的氣場影響了你。有時候他的頭腦也很想努力地改變自己,淨化自己的心靈,但是,由於那是他初始就帶來的資訊造成的,因而沒有辦法那麼快速度地淨化自己的心靈。要學會淨化自己的心靈與身體,透過靜坐與練太極拳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人體會隨著自身當下的身體狀況會發出不同的頻率、氣息與生物磁能而構成綜合體的「氣場」。不同的頻率所產生出來的人體光芒的顏色就有所不同,健康的氣息與生病的氣息聞起來也差異頗鉅,有鍛練過的人與一般的人之生物磁能之強弱非常明顯,只要當你與人在相處時,靜心感受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是否與自己相近或排斥。


關於頻率,人體就像一台汽車,每個器官都是獨立功能運行之元件,例如:心臟如引擎。凡有震動即會產生振動波,有波即會產生頻率;故人體由不同的自治器官共振所產生平衡的頻率;頻率相近的人,在相處時就會較有共鳴;頻率較遠者,自然就較沒有話可聊。就榮格心理學理論來說,人體日常之波(Beta)的頻率約莫在14~30Hz,昏睡之波(Alpha)的頻率約莫在8~14Hz,夢境之波(Theta)的頻率約莫在4~7Hz,熟睡之波( Delta)的頻率約莫在1~3Hz,而當您透過冥想靜坐入定時,其腦波(Epsilon)的頻率約莫在0~0.5Hz;人在愉悅時,所產生的腦波(Gamma)的頻率約莫在25~100Hz;而擁有特異功能人士的腦波,又稱之超能之波(lambda)的頻率約莫在100~200Hz。這還只是腦發出的波動頻率,身體各個器官發出的頻率在不同的情境下亦有不同。而身體整體發出的頻率就如交響樂團演奏時一樣,第九號奏鳴曲就有悠揚的感覺。無外乎就是全身上下達到當下的一個取佳平衡狀態時,人就會呈現那時的美妙樂章!而練太極拳就好比學習如何指揮體內不同的樂器演奏者以表演出當下最美的音樂。


承上例,車子會吸入空氣而排出廢氣,人體亦是如此。但人體吸呼的器官不只由口鼻,全身上下皮膚亦有此微妙功能,中醫稱之三焦。身體的機能在不同的狀況下,會散發出不同的氣息;要如何容易辨認自己身體目前機能的狀態是否有問題?建議可以在你運動流許多汗後,衣服微乾時,靜下心去聞聞自己衣服的味道即可明暸;一個生病時散發出來的氣息會令人容易作噁。在我練太極拳的前半年,每次練完後回到家,都會發現自己的衣服發出極度惡息,有時令自己都想作噁!其實在這個階段是在將體內長期累積的毒素排出體外。練二年後的近期,無論寒暑,每次練依然是汗流浹背,但衣服聞起來就不會那麼臭了。有些人喜歡噴香水讓自身被聞起來較舒服,令人較想接近或者是掩蓋身體發出的異味;故然是一種方法,但仍無法根本地解決問題;建議透過長期持續的運動與冥想靜坐來向內修正器官之間的關係,以達到互相的平衡狀態;自然就會散發出令人舒服的氣味。


牛頓的萬有引力,萬物皆有引力,只是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地球有南北極、磁鐵有正負極、電有正負極,生物亦有正負電能。各位還記得在前面幾集,有提及先天氣(炁)不是我們一般認知的氣體,而是已轉化為能量,而這能量就是所謂的生物電能。透過意念去掌控體內的能量進而達到身體所有部位的平衡就是所謂的健康狀態;這樣的能量幫助我們體內細胞的活絡及再生。道家的修練就是訓練如何增加自身體內的能量及激發未開發的潛能,進而可以感應天地之間的脈動。還記得我們在何謂「氣」?那一集有提到,修練至第三個階段「煉神還虛」,當意念與體能量合而為一,由內修煉至體外,可以感應環境週遭事物,萬物力場波動與變化,看似如虛空般卻又無所不在的。可說是進入靈力的境界,又說是激發的人體潛在的能力,又稱特異功能。乍聽之下似乎很神幻,但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近代興起「量子力學」學說,越來越多這方面的理論被逐步證實。舉無線通訊的案例來說明,近幾年很多科技報導都在傳頌「5G會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在投資方面的報導也不斷地吹棒「5G」相關個股及產業未來前景看好;這些投資投顧又有幾位是真的了解「5G」的技術全貌。其實「5G」就不過是無線通訊的技術的一種,在我們生活週遭更被廣泛應用的是Wi-Fi的無線通訊技術。但我沒有在此裡討論無線射頻技術,而是要說的是,在無線射頻通訊Wi-Fi裡的通道為2.4Ghz與5Ghz,一直都存在我們的生活空間中,而人體卻無法感應得到;但我們可以說,因為感應不到,就認為其不存在嗎?現在許多家庭與公司行號內部通訊都是透過這樣的技術傳達及溝通。「4G」、「5G」不就更大範圍的應用。人的意識為何存在?這是我們人類目前仍無法參透的領域,但相信其中的原因,仍是我們現在知道與不知道的差別而矣!


承如上述,人的「氣場」是由自身當下的身體狀況會發出不同的頻率、氣息與生物磁能而綜合構成,所以當一個的「氣場」很強,他就會影響身邊週遭的磁場;一個的「氣場」很弱的人,就很容易被當下的環境與人事物構成的磁場給影響;各位是否有曾有這樣的經驗,在某個場合做出或說出自己都認為不應該做的事或說的話;其實原因就是因為受到當下的環境給影響了!市面上許多書籍在推廣每個人都要隨時要提醒自己要有「正向思考」或「正能量」,但當你本身的能量就很弱時加上當下處的環境負能量很強時,那時就算你有意識到要提提醒自己要有「正向思考」或「正能量」,在實務上也很難可以抗衡;因為環境的能量就是比你強。所以古人風水碪輿之學說有其道理依據,每個地區有當下的呈現的綜合磁場,有的地方正向能量強大,住在那裡的人們自然也會無形中吸收其正向能量,反之亦然!之前我提過唐人劉禹錫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當我們沒有能力去選擇很好的風水寶地居住,那就試著把自己的「氣場」修練的更強;至少遇到不好的情境時,你更有能力可以抵抗其影響你去做錯的決定。個人身為太極拳的愛好者與初級教練,很強烈建議各位不論你是任何年齡,只要你希望你的生命要過更美好、身體更健康的話,練太極拳及氣功是一項很好的運動選項。


今天就分享到這,願大家喜樂平安!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漫談太極拳之攻防

今天來談談太極拳之攻防。在開始之前,先做個聲明:個人目前的修為尚淺,今天談的攻防部份實在是班門弄斧!但仍如節目宗旨所寫道的,就我目前所見所聞及書藉上的研究與大家做個分享!如果各位有任何建議,也歡迎留言。


太極拳每招式都有其他的用意,故新北市陳總教練曾說:「步步有根、式式有主、時時有定、處處有用。」每個招式都有其攻防的用意,如十要裡的虛實分明;又如陰陽魚般,在每一招式裡有攻即有防,攻守混雜其間,時刻變化轉換,千變萬化存乎一𣊬間矣!在太極拳說攻防時就不得不提到散手與推手,所謂「推手」,並非有手推,而是用整體圓柔之勁,以太極拳經典所示要領,全神貫注,捨己從人,沾、黏、連、隨、不丟、不頂練習聽勁和走化,由此擴大感應圈範圍,而感覺明敏,乃至「一羽不能加」、「蝿蟲不能落」之境界,使能下意識地自然發出反應,隨化隨發,從心所欲,聽勁為推手專用的術話,內要心聽,外用耳目及周身皮毛與電熱感覺,辨別對方來勁之意;是太極拳一種訓練方法。即雙人徒手在一定條件限制下體會用力方法、懂勁的一種練習手段,是由拳架訓練到散手階段的一個過度形式,是拳架與散手的橋樑,在整個太極拳運動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謂「散手」,不單指拳架折散使用,亦非指「套拳」而言,而是無定型定法,與人交手時,在「捨已從人」、「因敵應變」原則下,作出下意識之準確反應,即「以一馭萬」,執行理以馭萬法,應付自如之謂。其散手在練習角色部份就分上手與下手部份,由二人分別各飾上手與下手角色,進行對練。如果各位有興趣想觀摩實戰練習,可以週六日早晨六點以後到板橋體育場南門,現場就有許多教練級的高手們在那練散手與推手。


今天就此談論的是拳架裡的攻防,至於推手與散手的攻防就要等到我學成後再與各位分享!即談論拳架,我們就依太極拳六十四式第三版裡的幾個招式為基礎來與大家說明與分享。在其第四十四式之玉女穿梭:合抱右後轉身、成玉女式、上步擺掌、上步肘、上步穿梭(東南)、合抱倒插、右後轉身、上步穿梭(東北)、收腳合抱、上步穿梭(西北)、合抱倒插、右後轉身、上步穿梭(向南);此式針對四個方向上步穿梭的動作,在這「穿梭」的動作裡就有上掤擋阻對手攻擊的手,同時肘向後方,以攻擊取代防守;下一動就是架開對方的手且同時另一手用指先刺對方氣門穴(或臂儒穴)後用掌心擊向對方下巴或者是用掌心往對方的臉拍打。第二十四式與二十八式之海底針,轉腰立掌、海底針;用虎口勾住對方的手腕,同時沉胯下落將對方下壓使對方失去重心,並用姆指朝對方下陰穴點擊,造成對方痛軟倒地。每一個動作就蘊含了數個攻防勢,且在每一動作都貫串著陰與陽、虛與實、圓與方、開與合、柔與剛、慢與快之對立性質,上下、左右、前後、內外之相對形式,而達到「陰陽相生」、 「虛實相成」、「方圓相成」、「開合相寓」、「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及「上下相通」、「左右相應」、「前後相顧」、「內外相合」之統一而完美的境界。


太極拳譜裏有段歌訣,描述了太極拳技擊的身形手法:手如刀鋸身如猴,輾轉跳躍不停留,千著變化中心在,全在一接點中求。在太極拳運行之間務必要謹記要領「三點動、一點不動。」。練太極拳攻防到某個層次時,一定要結合點穴才能將其威力發揮到另一個境界;但點穴的威力太大,故一般老師不會輕易傳授,因為很容易造成他人不可抺滅的傷害。前集我們有提到,太極拳為仁道拳,故學太極拳必須將武德牢記於心。另外期望自己在攻防間有更快速的反應,平常就要勤練基本功,及內心謹記「內修精氣神、外煉筋骨皮」及「逢沉必鬆、逢鬆必轉;沉根落定,務求到位。」的要領。曾有國家級教練說過:「拳練一萬遍,一招定天下!」意思就在除了了解每一招式的攻防含義外,也要不斷的勤練且要練到位。


大極拳的攻防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今天就先講到這小部份,往後會針對遇何種的情境時,那些招式是可以用得上的。今天就分享到這,願大家喜樂平安!



2020年7月2日 星期四

何謂「氣」?

實在抱歉!這集拖了較久才錄製,因近期個人的工作上實在太忙,加上週連續假日陪小朋友們,搞了休假比上班更累人;但每天凌晨依然維持練拳的習慣。不過這段時有三起個人體驗案例值得於大家分享!在上週休假期間,陪我兒子打籃球時發生的,當時我在藍桿下要彎腰去拿水壺喝水時,一陣感覺到後頭有東西飛往我這兒來,於是自然反應轉身用左手掤架將球擋掉,右手由腰間上推打出。全程動作一氣呵成,在當下也令我自己也嚇了一跳。另一個體驗就是某一天到客戶端機房門口,因機房都有高架地板且變高的;因為只須工程師們進機房設定施工,故我就在門口等待。因為不小心踏空了,另一隻腳的胯自然下落讓身體維持在中正的平衡,使得我沒有跌倒。第三個體驗是在聽同事們在談話時,感覺聲音比平常大聲及清晰。這三個體驗讓我感覺到如前幾集有提到,練太極拳可以提昇我們人體神經系統效能及能力。因為不斷的練習及用心體會,發生似乎慢慢地在自身上驗證前人所說的成果。


七月底要參加北區太極拳大賽,年底要參加世界盃太極拳比賽;雖然這段時間會更累更忙,但因為參加這些大賽的條件下,練習場的教練群們會比平常更加關照。會傳授招式間更多的細節,會更詳細地講解每個招式的攻防含義,因為如此,可以得到更多深入的體會。對一般人來說是更加的辛苦,對我來說,更令人振奮!


回到今天的主題,何謂「氣」?在前幾集裡多少都有提及一部份,在這裡我們會用道家定義陳述,依科學的角度來討論。在道家觀點裡,「氣」有分二種,「先天氣」與「後天氣」;在古字的「先天氣」的文字為「炁」亦為真炁言;「後天氣」的文字為「氣」,亦指米穀之氣言。「炁」是古文的「氣」字,上面的「旡」就是無的古字,下面的「灬」就是火的變體。無火謂之「炁」。人「心」屬火,人能做到心清靜,無思無慮,才是真的「炁」縕絪的境界。所以道家經書提到「氣」,便常用這個「炁」字。而古文、籕文、篆書,卻都用這個「气」字。「气」是代表自然界的火氣,後來道家與醫家,以人民吃食米穀,乃又通用這個「氣」字,現在「炁」、「氣」與「气」都是同義字,泛指為有生命呼吸作用的「氣」。道家稱後天氣為呼吸之氣,為凡氣,先天氣為真一之炁,為真炁。一般書本之寫法均為「氣」。


呼吸,人稱為「生命之鑰」。因為人的生命,專靠呼吸以維持之,一個人可以三天、五天不吃飯,但不能一分鐘、二分鐘沒有呼吸,有些太極拳名家可以停止五分鐘,其呼吸功夫已經練到很高的境界。呼吸有一個系統,衛生專家稱之呼吸系統或乎吸器。其分為鼻、咽喉、氣管與氣管枝、肺和膈五部份。前面三份部份鼻、咽喉、氣管與氣管枝為呼吸時空氣的通道。第四部份則為氣與炁交換的地方。呼吸作用有兩種:一是外呼吸,另一為內呼吸。外呼吸又稱為後天呼吸,道家稱之凡息。即吸氣時,空氣從鼻、經咽喉至氣管再由支氣管及小支氣管而入。空氣到肺以後立即進行氣體之交換工作,肺泡內的氣進入靜脈的微血管內,而肺動脈微血管的二氣化碳,則穿入肺泡內而將二氣化碳排出人體外,一般靜坐與打太極拳者,只能做到後天呼吸。即以鼻為用之呼吸之氣(凡氣)。內呼吸又稱先天呼吸,道家稱之「真息」,「真一之炁」,即今科學家所謂之「能」、「靈」。


所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第一 階段「煉精化氣」就是要煉化後天氣(大自然清新的空氣)與食穀精華,透過體內的器管轉化為養份及能量,供人體細胞所需來源。所以此處的化氣就是能量的概念了。學資料探碪科學的人都知道,GIGO,也就是你餵圾垃資料進入演算單元,輸出的也是圾垃。前集有提及練拳與靜坐與修煉的關係極為重要即是這原因。第二個階段「煉氣化神」,透過意念來學習控制將體內的能量,儲蓄與運行(包含收放)進而進達到可以將體內能量運用自如,如神蹟般。第三個階段「煉神還虛」,當意念與體能量合而為一,由內修煉至體外,可以感應環境週遭事物,萬物力場波動與變化,看似如虛空般卻又無所不在的。可說是進入靈力的境界,又說是激發的人體潛在的能力,又稱特異功能。在這階段時,凡俗亦可稱為成仙。第四個階段「煉虛合道」,到了這個階段就可以更深一層了解宇宙運行的道理與規則,進而順應其道理而存呼在天地之間,生生不息!


大家對「氣」有了初步的了解後,定會很想知道,如何有效地練「氣功」呢?個人推薦除了練太極拳之外,有興趣者可以學華陀五禽戲氣功引導術與十八氣功兩組。五禽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也是流傳時間最長(至今大約有1800年)的健身方法之一。關於五禽戲的源流,坊間流傳的說法,是模仿五種動物的動作而組成。但由利蒼夫人辛追的馬王堆漢墓三號坑文物導引圖考據之後,可以歸納解釋出五禽戲來自先秦所流傳的各類導引術,後經中醫學經絡理論的系統化整合編排而成。其中五種動物的功架名稱,乃是為了方便歸納各類導引動作的陰陽五行,以及便於教學口傳而編寫,非由學習模仿動物的動作而來。「導引」是一項以肢體運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的養生方式,源於上古的舞蹈動作。春秋戰國時期,導引術獲得長足的發展,出現「熊經」、「鳥伸」等術勢。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導引圖》的40多種姿勢,便是先秦導引術的總結。華陀五禽戲氣功引導術依五行學理構成,禽之戲版本共計八節;分別是,丹鳳朝陽、金雞孵蛋、丹鳳朝陽、大鵬展翅、丹鳳朝陽、孔雀開屏、喜鵲登枝、丹鳳朝陽,原並無功架名稱,而是在各戲中以不同組連續的核心動作組成。天天練可以達到強筋弱骨、虛心實腹、起承轉合,俯仰開合。個人認為,如果你為了養生長壽,其實只要學會這套及一天最少練三遍,自然百壽有餘。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下次我們來談談,「太極拳之攻防」,願大家喜樂平安!


淺談大極拳論之二

  「 道依天地生化修,陰陽動靜太極間」,大家好!我是甘道夫(Gandalf),歡迎各位收聽「太極談」,本節目將分享個人在學習太極拳與氣功的一些經驗與研究心得,讓對太極拳有興趣者可以更容易了解太極世界的奧秘! 「太極拳經」就好似拳法的概念陳述,或稱之為心法;而「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