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抱歉!這集拖了較久才錄製,因近期個人的工作上實在太忙,加上週連續假日陪小朋友們,搞了休假比上班更累人;但每天凌晨依然維持練拳的習慣。不過這段時有三起個人體驗案例值得於大家分享!在上週休假期間,陪我兒子打籃球時發生的,當時我在藍桿下要彎腰去拿水壺喝水時,一陣感覺到後頭有東西飛往我這兒來,於是自然反應轉身用左手掤架將球擋掉,右手由腰間上推打出。全程動作一氣呵成,在當下也令我自己也嚇了一跳。另一個體驗就是某一天到客戶端機房門口,因機房都有高架地板且變高的;因為只須工程師們進機房設定施工,故我就在門口等待。因為不小心踏空了,另一隻腳的胯自然下落讓身體維持在中正的平衡,使得我沒有跌倒。第三個體驗是在聽同事們在談話時,感覺聲音比平常大聲及清晰。這三個體驗讓我感覺到如前幾集有提到,練太極拳可以提昇我們人體神經系統效能及能力。因為不斷的練習及用心體會,發生似乎慢慢地在自身上驗證前人所說的成果。
七月底要參加北區太極拳大賽,年底要參加世界盃太極拳比賽;雖然這段時間會更累更忙,但因為參加這些大賽的條件下,練習場的教練群們會比平常更加關照。會傳授招式間更多的細節,會更詳細地講解每個招式的攻防含義,因為如此,可以得到更多深入的體會。對一般人來說是更加的辛苦,對我來說,更令人振奮!
回到今天的主題,何謂「氣」?在前幾集裡多少都有提及一部份,在這裡我們會用道家定義陳述,依科學的角度來討論。在道家觀點裡,「氣」有分二種,「先天氣」與「後天氣」;在古字的「先天氣」的文字為「炁」亦為真炁言;「後天氣」的文字為「氣」,亦指米穀之氣言。「炁」是古文的「氣」字,上面的「旡」就是無的古字,下面的「灬」就是火的變體。無火謂之「炁」。人「心」屬火,人能做到心清靜,無思無慮,才是真的「炁」縕絪的境界。所以道家經書提到「氣」,便常用這個「炁」字。而古文、籕文、篆書,卻都用這個「气」字。「气」是代表自然界的火氣,後來道家與醫家,以人民吃食米穀,乃又通用這個「氣」字,現在「炁」、「氣」與「气」都是同義字,泛指為有生命呼吸作用的「氣」。道家稱後天氣為呼吸之氣,為凡氣,先天氣為真一之炁,為真炁。一般書本之寫法均為「氣」。
呼吸,人稱為「生命之鑰」。因為人的生命,專靠呼吸以維持之,一個人可以三天、五天不吃飯,但不能一分鐘、二分鐘沒有呼吸,有些太極拳名家可以停止五分鐘,其呼吸功夫已經練到很高的境界。呼吸有一個系統,衛生專家稱之呼吸系統或乎吸器。其分為鼻、咽喉、氣管與氣管枝、肺和膈五部份。前面三份部份鼻、咽喉、氣管與氣管枝為呼吸時空氣的通道。第四部份則為氣與炁交換的地方。呼吸作用有兩種:一是外呼吸,另一為內呼吸。外呼吸又稱為後天呼吸,道家稱之凡息。即吸氣時,空氣從鼻、經咽喉至氣管再由支氣管及小支氣管而入。空氣到肺以後立即進行氣體之交換工作,肺泡內的氣進入靜脈的微血管內,而肺動脈微血管的二氣化碳,則穿入肺泡內而將二氣化碳排出人體外,一般靜坐與打太極拳者,只能做到後天呼吸。即以鼻為用之呼吸之氣(凡氣)。內呼吸又稱先天呼吸,道家稱之「真息」,「真一之炁」,即今科學家所謂之「能」、「靈」。
所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第一 階段「煉精化氣」就是要煉化後天氣(大自然清新的空氣)與食穀精華,透過體內的器管轉化為養份及能量,供人體細胞所需來源。所以此處的化氣就是能量的概念了。學資料探碪科學的人都知道,GIGO,也就是你餵圾垃資料進入演算單元,輸出的也是圾垃。前集有提及練拳與靜坐與修煉的關係極為重要即是這原因。第二個階段「煉氣化神」,透過意念來學習控制將體內的能量,儲蓄與運行(包含收放)進而進達到可以將體內能量運用自如,如神蹟般。第三個階段「煉神還虛」,當意念與體能量合而為一,由內修煉至體外,可以感應環境週遭事物,萬物力場波動與變化,看似如虛空般卻又無所不在的。可說是進入靈力的境界,又說是激發的人體潛在的能力,又稱特異功能。在這階段時,凡俗亦可稱為成仙。第四個階段「煉虛合道」,到了這個階段就可以更深一層了解宇宙運行的道理與規則,進而順應其道理而存呼在天地之間,生生不息!
大家對「氣」有了初步的了解後,定會很想知道,如何有效地練「氣功」呢?個人推薦除了練太極拳之外,有興趣者可以學華陀五禽戲氣功引導術與十八氣功兩組。五禽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也是流傳時間最長(至今大約有1800年)的健身方法之一。關於五禽戲的源流,坊間流傳的說法,是模仿五種動物的動作而組成。但由利蒼夫人辛追的馬王堆漢墓三號坑文物導引圖考據之後,可以歸納解釋出五禽戲來自先秦所流傳的各類導引術,後經中醫學經絡理論的系統化整合編排而成。其中五種動物的功架名稱,乃是為了方便歸納各類導引動作的陰陽五行,以及便於教學口傳而編寫,非由學習模仿動物的動作而來。「導引」是一項以肢體運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的養生方式,源於上古的舞蹈動作。春秋戰國時期,導引術獲得長足的發展,出現「熊經」、「鳥伸」等術勢。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導引圖》的40多種姿勢,便是先秦導引術的總結。華陀五禽戲氣功引導術依五行學理構成,禽之戲版本共計八節;分別是,丹鳳朝陽、金雞孵蛋、丹鳳朝陽、大鵬展翅、丹鳳朝陽、孔雀開屏、喜鵲登枝、丹鳳朝陽,原並無功架名稱,而是在各戲中以不同組連續的核心動作組成。天天練可以達到強筋弱骨、虛心實腹、起承轉合,俯仰開合。個人認為,如果你為了養生長壽,其實只要學會這套及一天最少練三遍,自然百壽有餘。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下次我們來談談,「太極拳之攻防」,願大家喜樂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