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期間,有請教過幾位教練,每個教練都回覆:要自然呼吸即可。當時也沒有太多疑慮就持續努力把拳架練熟。但隨著不斷地練拳的過程中,這個疑慮仍一直存在我心中,尤其當招式轉換的過程中,會隱約地感受到呼吸會有不流暢的情況出現。後來研讀了張肇平祖師爺的著作「太極養生功」後,這一切都豁然開朗!
在「太極養生功」第六章第三篇「談呼吸」裡有提及,前輩們也為「打太極拳時應自然呼吸,還是要配合動作與呼吸呢?」激烈地討論過。但最終的答案就要是練拳時,每一姿勢中的動作都應與呼吸結合,才是真正的太極拳。
那大家心裡就會質疑,那為什麼場裡的教練都教導自然呼吸呢?依個人的學習經驗來推論,其實場裡的教練這麼作也有其道理。在我初學太極拳時,光記拳架與套路就已經手忙腳亂了,那有心思還去記那一個姿勢中的動作要是呼、還是吸呢?加上現代清晨去學習太極拳的學員們很多都是退休後為了養生而來的,故在體力上及記憶上都遠遠不及年輕時,故在這樣的情境下,教練為了推廣太極拳運動的前題下,自然會教導大家依自然呼吸來應對即可。
當我拳架熟識時,就開始試著依照書中要求,在每一姿勢中的動作都應與呼吸結合;就這樣練了一陣子,發現與自然呼吸時練拳架,有很明顯地差異。其中最大的差異就是配合呼吸時練拳架時,會隱約感受到氣在全身流動,這是之前沒有的感受。也應驗了書裡講到的,練太極拳架時是屬「動」氣功。另外之前在練太極拳十三式時,不太會流汗。而配合呼吸與動作的走拳架後,全身汗流浹背。
所以針對「練拳時是否配合呼吸呢?」,個人的經驗分享給各位;當你對拳架仍不熟稔時,那就採用自然呼吸法;等到你對其一套拳架很熟時,那就建議開始採用動作與呼吸的方式。
這時,有學員一定會問到,那採用動作與呼吸方式的規則什麼?太極拳論說:「開合虛實,即為拳經」「一開一合,就是一呼一吸」。練拳時,凡是合、虛、蓄、屈、退、仰、入、來、起、陰、引、收、化、柔、等動作就是吸;開、實、發、伸、進、俯、出、往、落、陽、擊、放、打、剛等動作都是呼。簡化說:合、虛、蓄、收、化等為吸氣;開、實、發、放、打等為呼氣。在行功心解有云:「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也裡要時刻提醒自己:呼吸要深、長、細、緩、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